皮肤上突然出现簇集性水疱,像“串珠”般沿着身体一侧神经分布,随之而来的还有灼烧、电击般的剧痛——这就是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而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更是让无数患者苦不堪言,它究竟是怎样一种疾病?又该如何应对?
什么是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发,表现为单侧簇集性水疱,伴随剧烈疼痛。
疼痛分为两阶段:
急性期(0-30天):水疱出现前或伴随皮疹的剧烈烧灼痛、电击痛,触碰皮肤可能引发剧痛(痛觉超敏)。
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酌情查看
后遗神经痛(PHN):皮疹愈合后疼痛持续≥3个月,甚至数年,表现为持续灼烧痛、阵发刺痛,严重影响生活。
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请酌情查看
急性期治疗:抓住黄金30天
治疗目标——抗病毒+镇痛+修复神经,避免转为慢性疼痛。
抗病毒药:
发病72小时内用药最佳。常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口服),重症需静脉用药。
镇痛药:
1) 轻中度疼痛:塞来昔布(非甾体抗炎药)。
2)中重度疼痛: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抗神经痛药),或联合阿米替林(抗抑郁药)。
3)剧痛难忍:短期使用曲马多(弱阿片类药物)。
微创治疗:
1)神经阻滞:局部注射麻醉药+激素,快速止痛并改善循环。
2)脉冲射频:无创调节神经功能,保护运动神经。
辅助用药:
甲钴胺促进神经修复,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需医生评估)。
警惕后遗神经痛(PHN)
高危人群:50岁以上、急性期剧痛、大面积皮疹、免疫力低下者。
治疗难点:神经损伤已形成,需长期综合管理。
药物——普瑞巴林、加巴喷丁为基础,联合曲马多。
微创疗法——脊髓电刺激(SCS):植入电极阻断疼痛信号,有效率高。
预防胜于治疗
早期干预:发病3天内抗病毒治疗,规范使用镇痛药,避免硬扛疼痛。
增强免疫: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接种疫苗:50岁以上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预防有效率超90%。
皮肤护理:水疱期避免抓挠,用炉甘石洗剂或冷敷缓解瘙痒;穿宽松衣物减少摩擦。
居家康复要点
饮食:多吃鸡蛋、深海鱼、西兰花;忌辛辣、酒精、羊肉等发物。
生活:急性期多休息,疼痛区可冷敷(每次≤15分钟);保证7—8小时睡眠。
心理:焦虑会加重疼痛,可通过音乐放松,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关键提醒
急性期:皮肤科处理皮疹,若疼痛剧烈(尤其老年患者),建议同步到疼痛科进行神经阻滞等干预。
慢性疼痛:皮疹愈合后仍持续疼痛,可选择疼痛科,通过药物联合微创技术系统治疗。
带状疱疹不是简单的皮肤病,急性期规范镇痛和神经修复至关重要!拖延治疗可能让疼痛伴随数年,早诊早治是避免后遗痛的关键。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疼痛科简介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依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江门市中心医院强大技术支援,引进全国先进疼痛治疗技术,形成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内热针技术、射频消融技术、脊髓电刺激技术、吗啡泵输注系统、椎间孔镜等微创技术治痛体系。
特色治疗技术:
射频消融术——除了在治疗顽固疼痛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外,还针对手汗症治疗调节胸交感神经也有明显效果,并且无切口,无疤痕。
超激光镇痛术——采用日本超激光治疗仪,对各种软组织疼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可通过无创照射星状神经节,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治疗失眠。
椎间孔镜技术——通过7.5mm管子,局麻下通过椎间孔,进入椎管内手术。手术在椎管内通过管道完成减压、髓核摘除、神经减压。手术微创、安全,对脊柱损伤小,麻醉风险低。
撰稿:胡金龙
一审:梁慧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