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悄然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规模大、速度快。据估计,到 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 83亿,亚洲老年人的2/5和世界老年人的1/4将来自中国!
老年人一方面,由于咀嚼功能下降、吞咽障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等,容易出现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是营养不良的高危人群;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又是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
膳食营养是人类健康的源泉,因此,关注老年人营养,为其提供合理的膳食营养尤为重要。
然而,在临床中,我们发现,目前很多老年人及其家属有许多错误的膳食观念,久而久之,反而对其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下面就跟大家详细来说说专坑一下老年人常见的膳食误区,您都中招了吗?科学养生,误区要先避开……
五大误区
千金难买老来瘦
众所周知,肥胖是各种慢性病的“罪魁祸首”,人人都怕晚年发福。
殊不知,老年人肥胖纵然不好,但老年人太瘦也不是“好事”。注意了,与一般成年人不同(18.5kg/m2-24.0kg/m2),老年人的适宜BMI应该是22.0kg/m2~26.9kg/m2。
可以看出,老年人的体重管理不同于普通成年人,“微胖”反而更好。这是因为,老年人面临着严峻的肌肉衰减的问题,低体重可能同时带来肌肉量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机能。
你有规律监测过老人家的体重吗?如果家里老人本来就不胖,突然变瘦,或者一直都很瘦,就要警惕是否合并营养不良和或肌少症了。老年人营养不良会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衰弱等,增加疾病风险;而肌少症则会增加老人跌倒和骨折风险,是老年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与其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不如说千金难买老来壮,一身肌肉才是最重要的。
怕得心血管疾病
荤腥不吃,油盐不进
许多患“三高”的老人在就医时常常会被嘱咐“要清淡饮食”,又传闻红肉、海鲜等是“发物”,回家后就改吃素了,一点油腥都不敢沾,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再讲一个真实案例,一位六旬患有高血压的大爷天天只喝粗粮粥,盐也不放,结果发现身体越来越不得劲,一上医院抽血提示是重度低钠血症。
问题出在哪呢?明明医生就是这么交代的呀!
其实,医生没说错,只是你对“清淡饮食”有所误解。
所谓的清淡饮食,指的是指在平衡饮食、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在烹调时适当控制油、盐、糖、刺激性调味料,避免高糖、高油、高盐。从营养学角度分析,动物性食物是机体获取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富含机体需要的必需氨基酸,而且富含铁、锌、维生素B12等多种机体需要的营养素,单纯吃素非常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
此外,盐和油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适当食用不会损害健康。
因此,健康饮食的主要因素不在于吃什么或者不吃什么,而是都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给机体提供适量的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切记,极端的“一刀切”不可取!
牙齿不好、胃不好
天天喝粥、吃面条
年纪大了,牙齿也没剩几颗了,菜和肉都嚼不烂了,怎么办呢?天天喝白粥+咸菜、吃软面条呗……
食欲不振,胃不好?听说“白粥养胃”,干脆就顿顿喝白粥了……
于是,白粥、斋面等半流质食物成为不少老年人的饮食常态,尤其是早餐。
首先,要辟谣——白粥并不养胃。虽然米煮成粥的确好消化一些,但是所谓养胃,可不单单指好消化,咱们的胃是会“用进废退”的,长期喝白粥、吃斋面,胃的功能反而“退化”了。
其次,这种饮食方式还会带来以下问题:
营养素太过单一,除了充饥,远不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米面煮得太软烂,淀粉糊化程度很高,特别容易被消化吸收,对血糖影响大,糖尿病患者要小心。
有些人认为:人老了就不需要这么多营养了,事实上,老年人只是能量需求降低了,但对营养素的需求却比普通成年人还高。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
因此,对于老年人,并不是天天喝白粥、吃面条填饱肚子就行,要吃饱,更要吃好!
弃肉喝汤,营养都在汤里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老人住院后,家属每天都很殷勤地送来各式各样的老火汤。
在广东,喝汤的文化更浓,“所有汤料的精华都浓缩在汤里了”“不会吃的吃肉,会吃的都喝汤”,诸如此类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
然而,口口相传的传统观念就一定对吗?
实际上,鸡汤里含量最多的就是脂肪和盐,通常100g鸡汤能量约27kcal,其中80%的能量都是由脂肪提供,蛋白质只有1.3g,其他维生素及矿物质也是微乎其微;而被认为是“汤渣”的肉,虽然经过长时间炖煮,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汤渣”里。
而且,长时间熬制,会导致老火汤中嘌呤的含量大大增加,常喝老火汤,高尿酸血症发生的概率也会更高,甚至会造成痛风急性发作。
最后,很多老人胃口本来就小,满满一碗汤下肚,更吃不下别的东西了。
综上,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汤真没必要天天送!
逢年过节,各种保健品送不停
在网上冲浪的时候不免刷到很多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广告,夸得天花乱坠的,再加上听闻某某人爸妈就是吃了某某保健品,身体忒棒儿,生病特别少。
于是,逢年过节,少不了给老一辈带各种保健品,保不准全是进口的呢!
老年人,一定吃保健品吗?
市面上的保健品多到令人眼花缭乱,咱也不可能一一分析,而且每个老人情况还不一样,不能以偏概全。
但不管如何,都请理性对待保健品:
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更不可能包治百病,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甲之砒霜,乙之蜜桃”。例如,一个老人能够通过均衡饮食满足每天的营养需求,Ta是不需要通过吃保健品额外补充营养的;
注意“三无产品”“虚假宣传”。仔细看看保健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专用标识和批准文号,查看其成分、功效、适用人群等,而且要在正规渠道购买;
如果把握不准,可以咨询相关专科医师及营养科医师,切勿盲目购买。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还有很多所谓很有营养的普通食物,比如燕窝、花胶、鱼翅等等,虽然物以稀为贵,但贵的东西不一定就是营养特别丰富。
与其花重金买所谓的补品,不如踏踏实实为家里老人做好一日三餐。
那么,究竟该如何科学安排老人的饮食呢,敬请期待银龄营养科普系列之下篇!
医生简介
INTRODUCTION
林寒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挂职)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队队员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医学会临床病态营养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营养保健分会委员
2012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2015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取得内科学硕士。目前已从事临床营养科工作多年,擅长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营养调理和治疗,以及肿瘤、危重症、消瘦等患者的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同时在骨科、胃肠外科等各种手术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面亦具有丰富经验。
撰稿:林寒潇
一审:刘峰/李艳芳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