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肌少症——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骼肌流失、肌力下降和活动能力减弱的综合征,正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显示:社区老年人中,男性患病率为12.9%,女性为11.2%;养老机构中,男性患病率为26.3%,女性高达33.7%;养老机构中有65.9%的老年人存在肌少症风险![1-2]
肌少症主要表现为肌肉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身体功能减退。它不易察觉,却可能导致功能障碍、跌倒、骨折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增加65岁以上老年人的医疗负担。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如何早期筛查肌少症?
建议60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肌少症风险筛查。推荐两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1. 测量小腿围:坐位或仰卧位,测量小腿最粗处周长。男性<34cm,女性<33cm → 提示存在风险
2. 肌少症筛查5项评分量表:当评分≥4分 →提示存在风险
【图片来源:《肌少症膳食营养管理规范》(T/CNSS 039—2025)】
当小腿围或肌少症筛查5项评分量表结果异常就提示存在肌少症风险,建议尽早就医进一步评估。
膳食干预:
有效应对肌少症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建议: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2–1.5g/kg体重(严重营养不良者可增至1.5g/kg以上),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50%以上。
推荐食物:鱼虾(每周≥2次)、禽肉(每日120–200g)、鸡蛋(每天1个)、低脂奶制品(300–500ml/天)、大豆制品和坚果搭配谷物(适合动物蛋白不耐受者)。
*提示:蛋白质应均匀分配至三餐,避免集中摄入。如饮食摄入不足,可每日补充20–40g乳清蛋白粉(尤其推荐分离乳清蛋白)。
增加富含抗氧化营养素的深色蔬菜、水果等食物摄入,如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蓝莓、黑莓、樱桃等
运动+营养:
应对肌少症的最佳组合
运动是逆转肌少症不可替代的方式,能有效提升肌肉质量、肌力和身体功能。推荐每天至少活动30分钟,减少久坐;推荐采用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有氧运动,如快步走、健身操、骑自行车、游泳等;而抗阻运动,如拉弹力带、举哑铃、深蹲等,则能有效增加肌肉量与肌力。将这两种运动形式有机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预防肌少症的作用。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如乳清蛋白),有助于促进肌肉合成;注意运动安全,避免跌倒和损伤。
*提示: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基础疾病者,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度降低运动强度和缩短运动时间。
肌少症虽“隐”却“危”
早筛查、足营养、勤运动
是保持老年肌肉健康的三要素
如果您或家人有相关症状
建议及时到医院营养科
就诊获取个性化指导
[1] 慢性肾脏病肌少症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2024年版)[J]. 慢性肾脏病肌少症诊断、治疗与预防专家共识专家组.中华肾脏病杂志,2024(07)
[2] 老年肌少症综合干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J]. 沈妍交;郝秋奎;张蒙;先红;岳冀蓉;黄进;董碧蓉.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4(04)
撰稿:张蓓
一审:李艳芳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