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影响着无数患者的生命质量,约25%的患者带着剧烈疼痛的折磨离世。
近日,我院疼痛科收治了一名38岁男性结肠癌晚期患者,他每天因疼痛难忍,口服大剂量吗啡仍效果不佳,多日无法入眠,且服用吗啡后经常感到恶心、呕吐,甚至头晕无力,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病人和家属都被时刻折磨着。
我院疼痛科温力生主任在了解患者的情况后,详细介绍了癌痛的各类止痛方法和优缺点,最终决定行鞘内吗啡泵植入术。温主任介绍,鞘内吗啡泵是一种微型的药物输注装置,植入到患者腹部皮下,通过导管将镇痛药物直接输注到蛛网膜下腔。这样可以在患者体内建立一条“高速公路”,将药物精准地送达疼痛部位。这个系统包括一个可以随时补充药物的药盒和一个体外智能控制系统,患者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药物输注的速度。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在温力生主任团队的配合下成功为患者实施了鞘内吗啡泵植入术。经过手术和调整,患者疼痛明显好转,可以正常入睡,恶心、呕吐也基本消失,此外,该治疗方法还解决了患者频繁就医的问题,治疗费用也得到有效降低。
传统的癌痛治疗主要通过口服、注射或贴片形式的阿片类药物,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存在3个问题:
剂量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需要越来越高的剂量来缓解疼痛,导致药物依赖性增强。
副作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会引起恶心、呕吐、便秘和镇静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镇痛效果有限:部分患者对常规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反应不佳,导致难以控制的疼痛。
鞘内吗啡泵具有以下6个优点:
用量少:镇痛药物用量仅相当于口服药量的1/300,明显减少副作用,镇痛质量提升。
减少依赖性:减少了恶心、呕吐、头晕等全身用药副作用。
持续镇痛:程序控制的持续性镇痛药输注,能产生长时间镇痛效应。
经济负担减轻:治疗费用仅为传统用药方式的5%—10%,极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灵活个性化:患者可根据疼痛情况自主控制药物量,实现个性化给药。
生活质量提高:鞘内导管连接体外镇痛泵,不影响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鞘内吗啡泵适用于难治性癌痛患者,尤其是那些对常规口服或注射阿片类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手术的注意事项包括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没有手术禁忌症,并且术后要定期随访,根据疼痛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总的来说,鞘内吗啡泵是一种安全、有效、个性化的镇痛解决方案。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疼痛科简介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疼痛科下设三氧治疗中心、颊针工作室,依托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江门市中心医院强大技术支援,引进全国先进疼痛治疗技术,形成以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内热针技术、射频消融技术、脊髓电刺激技术、吗啡泵输注系统、椎间孔镜等微创技术治痛体系。
特色治疗技术
三氧疗法——采用德国卡特臭氧治疗仪,可行局部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软组织疼痛等。并可行三氧大自血疗法用自己的血治疗缺血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全身疾病。
射频消融术——射频热凝技术除了在治疗顽固疼痛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外,还针对手汗症治疗调节胸交感神经也有明显效果,并且无切口,无疤痕。
超激光镇痛术——采用日本超激光治疗仪,对各种软组织疼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可通过无创照射星状神经节,调节交感神经系统,治疗失眠。
椎间孔镜技术——椎间孔镜微创手术,通过7.5mm管子,局麻下通过椎间孔,进入椎管内手术。手术在椎管内通过管道完成减压、髓核摘除、神经减压。手术微创、安全,对脊柱损伤小,麻醉风险低。
医生简介
INTRODUCTION
温力生
主任医师、副教授
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导师
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疼痛医学科专科主任
中国睡眠研究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疼痛科管理专委会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疼痛学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针灸学会颊针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针灸学会超声针灸专委会常委
从事临床麻醉及疼痛诊疗十余年,擅长各种麻醉及急危重症抢救工作。疼痛门诊年门诊量3000余例,运用中医特色颊针疗法、银质针/内热针、神经阻滞技术、鞘内吗啡泵、射频消融、脊髓电刺激技术,对各种急慢性疼痛及癌痛、手汗症、失眠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立项6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林均练
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南大学,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曾先后到深圳南山医院疼痛科及上海新华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互参疼痛科及康复科的治疗方法,2016年获广东省中医内科确有专长资格证和广东省西医全科医师资格证。擅长运用微创介入等疼痛科技术联合中药治疗晚期癌痛、失眠症、各类慢性疼痛(头痛、颈肩、胸背部及腰腿部疼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及中风后遗症引起的偏瘫、肢体乏力。
审核: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