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82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糖胖病科普】“肥胖”+“糖尿”,健康风险要翻翻翻翻……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发表时间:2024-07-16

肥胖会影响我们身体的代谢,其中肥胖和糖尿病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俩常常形影不离,就像一对“难兄难弟”,因此还有个共用的名字:“糖胖病”。

糖胖病是近些年提出的新概念,常指的是患有2型糖尿病且BMI≥24kg/m2的患者。在我国,约60%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超标。

糖胖病是怎么发生的?

早期: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导致血糖升高。为了控制血糖,胰岛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体重开始增加。

中期:身体囤积了太多的脂肪,尤其是胰腺和肝脏周围,就像给胰岛素设置了一堵厚厚的“脂肪墙”,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工作(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血糖稳定,身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体重进一步增加。

晚期: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胰岛功能受损导致血糖失控,最终发展成为糖胖病。

*糖胖病的出现意味着长期过度高热量摄入和肥胖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

糖胖病=糖尿病+肥胖?

糖胖病不仅仅是糖尿病和肥胖的简单相加,其健康风险是“1+1>2”。糖胖病患者常伴有代谢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进一步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风险。糖胖病患癌症的总体风险增加了20%-30%。糖尿病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和神经病变在糖胖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更高。

治糖先治胖,减重、减重、还是减重!

减重是糖胖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减重就像是在给胰岛素开绿灯,拆掉那堵厚厚的“脂肪墙”,让胰岛素畅通地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减重不仅能让血糖下降,还能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甚至让一部分早期糖尿病患者达到病情缓解。

如何科学减重?减重路上需要避开哪些坑?

饮食控制是关键

少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每天都要记得多吃蔬菜和水果。

全谷物和糙米富含营养,每餐适量,不要贪吃。

多喝白水,少喝含糖饮料,规律进餐,不暴食。

细嚼慢咽,慢慢吃,每餐少吃一口,体重自然会减轻。

合理饮食是关键,要控制好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这里有一些小贴士:可以尝试低热量饮食、间断性断食(如16/8法),或者生酮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饮食)。

进食顺序有巧妙

吃饭顺序:蔬菜/优质蛋白/主食搭配蔬菜/水果加餐

份量配比:1份主食+1份高蛋白食物+2份蔬菜(非淀粉类)

有氧运动坚持做

每周坚持3—5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总时长要超过150分钟。可以尝试快走、跑步、骑车、游泳这些简单易行的运动。

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车、游泳,每周至少150分钟。

力量训练:如举重、瑜伽,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促进新陈代谢。

结合兴趣爱好:选择你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打球、跳舞等,这样更容易坚持。

药物治疗:

降糖药物: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这些药物不仅降糖,还能帮助减重,当然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减肥药物:如奥利司他,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手术治疗:

肥胖情况特别严重,通过其他方法难以减重,可选择手术减重。

糖尿病一开始的症状并不会很明显,对于年轻人来说,需要重视糖尿病前期的隐匿性,当出现轻微视力模糊、经常感到疲倦、经常感到口渴和频繁小便等状况,正是有可能糖尿病向我们发出的警告信号。对抗糖尿病不仅是身体的战斗,也是生活方式的革新,糖胖病的朋友们,减重就是你们的“超级武器”!请跟着我们一起科学饮食、坚持运动,杜绝糖尿病的危害!

医生简介

INTRODUCTION

张浩航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鹤洞分院全科医学科 主治医师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挂职)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队队员

从事内分泌科及普内科临床一线工作10年,发表专业论文数篇,熟练掌握内分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对糖尿病及急慢性并发症、甲亢及甲减、骨质疏松、高血压、肥胖症、痛风等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教育背景

2012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 医学学士

2015年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 内科医学硕士

 

部分图源网络

撰稿:张浩航

一审:刘峰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