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82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高温预警,提防情绪也“中暑”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发表时间:2024-07-05

头顶大太阳

湿热无处不在

看什么都不顺眼

跟谁都想吵一架

你的情绪可能“中暑”啦!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中暑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得不防的健康隐患。然而,除了身体中暑,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现象——情绪中暑。夏天情绪中暑是一种在高温环境下常见的心理与情绪的异常状态,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情绪低落等。

一、中暑与情绪中暑有什么不同?

中暑通常指因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急性疾病。而情绪中暑,则是指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因体温调节失衡导致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异常状态。这种异常状态可能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情绪中暑的症状与表现

情绪中暑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烦躁不安、易怒、焦虑、抑郁、失眠、食欲不振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并伴随身体的不适感,如头晕、头痛、乏力等。值得注意的是,情绪中暑的症状容易与身体中暑混淆,因此在夏季应特别注意区分。

三、情绪中暑在夏季高发的原因

高温环境:夏季气温高,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大,情绪不稳定。

湿度大:高湿度环境下,人体排汗不畅,体温调节困难,容易引发身体和心理的不适。

光照强:强烈的阳光照射可能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加重情绪问题。

四、应对夏天情绪中暑的建议

调整物理环境

【降低温度】尽量让自己置身于凉爽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如有条件,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但注意不要过度贪凉,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较为适宜。尽量少去人多密集不通风的公共场所,由于产热集中,散热困难也容易诱发情绪不良。

【保持湿度】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

调整心理状态

【静心养生】保持心态平和,尽量让自己处于淡泊宁静的心境中。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烦躁情绪。

【心理暗示】通过心理暗示把自己代入到凉爽的意境中,如想象九寨沟的清泉绿水、南极洲的冰雪天地等,有助于降低心理热度。

【情绪转移】遇到烦心事时,要学会情绪转移,可以通过与亲朋好友交流、看书、唱歌和看电影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调整生活习惯

【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如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到阴凉的地方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硬性推迟睡眠时间甚至熬夜。

【增加液体摄入】夏天天热易出汗,要适当增加饮水量,每天至少喝2000mL以上的水,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同时,可以自备一些清暑的饮品,如菊花茶、竹叶茶、酸梅汤等,有助于驱除身体的热气。

【调整饮食】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多吃开胃食品,避免吃过凉、油腻和辛辣的食物。谨记不能通过喝酒来解忧愁,它既伤肝,又容易伤人,更应重视。

五、及时就医

如果通过以上方法仍无法改善情绪中暑的症状,并且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夏天情绪中暑是一种可以通过调整物理环境、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来有效应对的现象。在炎炎夏日中,保持心态平和、注重休息和饮食调整是预防情绪中暑的关键。

专家名片

INTRODUCTION

闵文峰

全科医学门诊副主任医师

江门市高层次医学人才

全科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专业

从事临床工作20年,是江门地区最早开展全科医学与全科儿科亚专长工作的医生。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中医。曾师从于原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李定华主任医师,师承岭南无痛蜂疗第一人成永明教授。现从事全科医学门诊(含儿科门诊)工作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诊治,诊治范围涉及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变态反应(过敏)疾病、老年科慢性疾病、中医和健康管理。

 

撰稿:闵文峰

一审:唐正康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