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82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夏至”过后持续高温,如遇“中暑”牢记4个步骤!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发表时间:2024-06-27

高温天气

在夏季,南方雨水充足,在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等多重条件下,容易引发中暑,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而有大量出汗的青壮年,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运动员、交通警察、士兵、农民、外卖员、快递员等。另外,儿童、老年人、孕妇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亦是中暑高危人群,需要更加注意,谨防中暑。

近日,我院就接诊到一名25岁男性建筑工人在狭小空间进行作业1小时后被工友发现晕倒在平台上,大汗淋漓,呼之不应,遂呼叫“120”经我院出车接回,入院时体温39.7℃,心率高,血氧饱和度低,神志已转清,呼吸浅快,尿液呈茶色,经医生诊断为重症中暑(热射病)。随后经降温、积极补液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但医生提醒,重症中暑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出现什么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

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恶心,全身疲乏、胸闷、心悸、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就应该警惕,减少活动,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防止中暑发展到更严重阶段。

一旦发现中暑,如何急救?

转移: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就地平躺,解开衣扣、腰带。

降温:用冰袋或冰块置于患者头部、颈侧、腋窝、腘窝、大腿根部等处,为防止患者被冻伤,应在冰袋外裹一层布,并且每30分钟更换一次部位。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将患者身体浸于18℃左右的水中,躯体倾斜45度,以浸没胸部为度。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将体温降至38℃即可,不宜更低,以免发生休克。

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温开水、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但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呼救:若患者出现血压降低、痉挛抽搐、呼吸急促、失去意识等情况,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送医院救治。心跳呼吸已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夏季户外运动该注意哪些?

户外运动如何做好补水和降温等措施?

夏季户外运动时,可穿一些透气、排汗、散热功能好的面料的衣服。

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出行,外出时可携带遮阳伞、遮阳帽等。夏季10点至16点阳光最强烈,是中暑高发时段,发生中暑的概率是平时的10倍。建议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都要适时补水。

运动前30分钟至1小时,可以适量饮水,让身体提前进入水分储备状态。运动中,每隔15—20分钟补充一次水分,避免身体脱水。

运动后,也不要忘记继续补水,并适量补充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帮助身体快速恢复。但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大量饮水会稀释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可能引起体内电解质紊乱。要注意水的温度,温水则更为适宜,可以更好地被身体吸收。还可以尝试在水中加入一些柠檬片、薄荷叶等,既能增加口感,又能为身体提供额外的营养。

预防中暑小妙招

炎炎夏日,每天应至少喝2000ml的水,最好定时饮水,并且要慢慢喝,不要渴了就猛喝。

多喝消暑降温的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山楂汤、冰镇西瓜露、酸梅汤等),多食用消暑蔬果(如冬瓜、丝瓜、苦瓜、西瓜等)。不宜饮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的水分。

避免在午后阳光直射下长时间活动。

过于炎热时应用冷水冲淋头部及颈部。

外出时戴帽子和太阳镜,或者撑遮阳伞,不要打赤膊,尽量穿浅色、透气性好的衣裤,多补水,随身携带防暑药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

 

撰稿:何波

一审:苏东晖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