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82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减重遇瓶颈竟是心理在作怪?医生:教你用“脑”瘦下来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发表时间:2025-04-13

快速导读

心理因素对体重管理至关重要——很多时候,胖不是因为你“馋”或“懒”,而是大脑和情绪在偷偷捣乱。

• 三大“心理魔咒”:情绪性进食、认知扭曲、拖延症晚期( “明天再开始”)。

• 科学破解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寻求多方支持。

• 常见问题:比如“暴食了怎么办?”“聚餐怎么控场?”文末有答案。

体重失控的三大“心理魔咒”

情绪性进食:压力大,嘴巴忙

1)为什么压力让你狂炫奶茶炸鸡?

压力一来,身体分泌“皮质醇”,让你对高糖高脂食物疯狂上头。这不是你意志力差,是身体在喊:“快给我能量!我要战斗!”——虽然你只是坐在沙发上刷手机。

2)大脑“断线”现场

研究发现,吃一口蛋糕(高糖/高脂食物),前额叶(负责理智的部分)直接宕机,结果就是:“说好只吃一口,怎么整盒没了?”

3)自救小技巧

灵魂拷问:“我是真饿,还是想啃掉老板的PPT?”

5分钟法则:想吃时先喝口水,站起来走走或听首音乐。如果5分钟后还饿,再吃;如果忘了……恭喜,你只是“情绪饿”。

认知扭曲:别被社交媒体骗了

1)完美身材≈滤镜+修图+角度

网上那些马甲线、直角肩,可能和你P过的证件照一样不真实。盲目追求“同款”,只会让你陷入“越减越焦虑”的怪圈。

2)健康比体重秤的数字更重要

记录小成就:与其只盯住体重数字,不如记录每天完成的健康行为(比如“今天没喝奶茶”“多散步了20分钟”等)。

关注身体功能:比如 “爬楼梯不喘了” “牛仔裤扣子能扣上了”,这些才是真进步!

拖延症:“明天开始减肥”≈ 永远不开始

1)“明天再开始”的真相

每次说“明天开始”,大脑会误以为“任务已完成”,奖励你一点虚假的满足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破解方法

设定目标:把“减5公斤”拆成“每天走500步→1000步→1500步”的渐进式任务。

物理提醒:设个闹钟,每小时站起来扭两下,避免久坐不动。

破解心理魔咒的两把“钥匙”

钥匙1:认知行为疗法(CBT)——科学洗脑大法

CBT是国际上常用的心理干预手段,尤其适用于肥胖管理与进食行为矫正,帮助人们改变不良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CBT包含以下两大内容:

行为疗法:行为干预

1)健康教育

接纳自我:体重管理的核心是身体健康,而非盲目追求“越瘦越好”。

设定合理目标:每周减重0.5—1kg,避免极端节食或过度运动导致体重反复反弹。

自我监测:用手机App或纸笔记录三餐、加餐时间,观察何时容易情绪化进食。

2)营养管理

学习“211餐盘法”(2拳蔬菜 + 1拳蛋白质 + 1拳主食),结合个人口味或地域特色(如川菜、粤菜)灵活搭配。

平衡而非一味“少”:极端节食不仅带来营养风险,还可能加剧暴食冲动。

3)运动激活

微运动嵌入日常:上下班多走一站、工作间隙做5—10分钟伸展或快走。

定期回顾:哪种运动形式自己最喜欢、最可行?找到能长期坚持的理由。

认知疗法:重塑认知

(认知疗法流程图)

钥匙2:寻求支持,减重与心理健康不该是一个人的战斗

1、专业支持

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暴食后自责、极端节食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或与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沟通,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

2、家人动力

若家人能一起制定健康食谱、相约散步或做简单运动,往往会大大提高成功率。

3、社群互助

加入线上互助群或线下支持小组,分享运动步数、健康餐照片、心理感悟;在群体氛围的带动下,更易保持信心与热情。

减重常见的4个疑问

“减重前需要体检吗?”

每个人身体素质、心理状态、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减重前或在减重过程中,身体不适(如动不动头晕、乏力)或情绪明显恶化,先去医院就诊!减肥≠玩命。

“极端节食会怎样?”

轻则情绪失控(暴躁如雷),重则姨妈出走、脱发如蒲公英。长期过度消耗还会加重心理压力,引发抑郁或焦虑情绪,甚至造成进食障碍。建议每周减0.5—1kg最安全。“聚餐怎么控场?”先吃蔬菜蛋白质,再吃主食;多聊天(分散对食物的注意)。

“如果控制不住想暴食怎么办?”

遇到强烈进食冲动时,先试着转移注意力(如深呼吸、拉伸或听音乐),给自己一段“冷静期”。反复暴食则需警惕进食障碍迹象,务必向心理科或营养科专业人士求助。

减肥不是和食物打架,而是学会和大脑合作。通过CBT策略,识别并应对情绪性进食、打破拖延心理、重塑自尊与身体健康,再加上专业支持、家人与社群的帮助,减重就能更安全有效。用对方法,你不仅能瘦,还能收获——“吃炸鸡不愧疚,看见体重秤不哆嗦”的究极淡定!

参考文献:

1、《2024年中国肥胖症诊疗指南》2、国家卫生健康委《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版)》3、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西安交通大学国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研究院,等.中国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倡议书[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4,25(10):1235-1238.4、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专家组,王友发,田向阳. 中国居民健康体重管理之减重行动20条:基于科学循证的专家建议共识[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3,24(11):1137-1144. DOI:10.16506/j.1009-6639.2023.11.001.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肥胖门诊

出诊信息

出诊地点: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门诊楼

出诊时间:每周一下午(14:30-17:30)

在线挂号: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医生简介

INTRODUCTION

张浩航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专家

•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挂职)

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从事内分泌科及普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发表专业论文数篇,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对糖尿病及急慢性并发症、甲亢及甲减、骨质疏松、高血压、肥胖症、痛风等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撰稿:张浩航

一审:刘峰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