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82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佳节将至,过年想给家里老人送钙片?一篇文章教你选到最合适的钙片!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发表时间:2025-01-14

佳节将至,过年想给家里老人送钙片,不会选,怎么办?一篇文章教你选到最合适的钙片!

送礼就要送健康,关注老年人的骨骼健康,从学会选钙片做起……

调查表明,我国公民钙的摄入量普遍偏低,平均摄入量仅达推荐摄入量的50%左右。

2015年,一项多达1万+18~64岁成年人参与的队列研究发现,整个研究人群钙摄入量平均为328.3mg,低于推荐需要量的占比高达94.3%。

加之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钙质流失加快,钙吸收能力下降,导致钙的需要量相对增加而钙实际摄入不足,“缺钙”更是常态。

“如何补钙,防治骨质疏松”已然成了大多数老年人避不开的健康难题。

老一辈很多人不爱喝牛奶或者有乳糖不耐受,豆制品、绿色蔬菜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又不足,正常膳食中难以获得足量的钙。

这种情况下,一般医生都会建议老年人应当补充适量的钙剂。

但,五花八门的钙剂该如何选择呢?

据说,液体钙更容易吸收?是智商税吗?

又逢一年佳节,想给父母亲备营养品,钙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剁手前不妨看下这篇科普,帮你选择最合适的钙剂,不花冤枉钱。

钙片,你真的了解吗?

市场上的钙补充剂种类繁多,价格各异,该买哪一种?是跟风上网买销量最佳的?还是买药店店员强力推荐的?各式各样的钙剂,到底区别在哪里?

一张表格,对目前常见几种钙剂的特点进行总结,让你心中有数,从此不再被忽悠……

总的来说,碳酸钙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价格也是最低的,如果家里老人胃肠功能好,吃了没啥不舒服的,碳酸钙就是最佳选择,性价比最高!

但若胃肠功能较弱、胃酸分泌不足,吃了碳酸钙出现胃胀、嗳气等不良反应,则优先选择有机钙,包括柠檬酸钙、氨基酸钙等。

小剂量更好吸收,建议选择200~400mg的剂型

钙的吸收、利用率会随着摄入量的增加而逐渐下降,500mg左右基本就是上限了,补多了也吸收不了。所以,我们推荐挑选每片剂量在200~400mg的钙剂。

而且,小剂量钙剂不仅吸收更好,还可以根据自身膳食的情况调整服用的量,更方便灵活。另外,钙的可耐受最高剂量是2000mg/天,小剂量的还不容易超量。

添加维生素D、K,吸收利用更好

钙剂吃进肚子里,只是第一步……

最终被利用,在骨质中沉淀下来,还得经过以下两步:

第一步,膳食中的钙进入肠道后,需要维生素D的辅助,才能被肠道吸收,进入到血液中。这一步,我们称之为钙的吸收过程。

第二步,钙通过血液循环来到骨骼后,参与骨骼的更新,维护骨骼健康。这一步,我们称之为钙的利用过程。此时,维生素K则相当于一个加速器,可以提高利用效率。

因此,在补钙的同时,还得依靠维生素D和维生素K两位“得力助手”,才能实现它的“关节保健大业”。现在的钙剂几乎都加入了维生素D,大家可以通过看产品成分表来分辨。如果没有含维生素D,也可另外补充维生素D制剂,每天400 IU~600。此外,产品中还额外添加了维生素K ,就是锦上添花了,当然更好。

吞咽片、胶囊、咀嚼片、液体、粉剂、软糖各不同,液体钙更好吸收?

钙剂之所以让人抉择,不仅是种类多,而且还有不同的形态:吞咽片、咀嚼片、液体/粉剂和软糖。

此外,钙片的形态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价格:液体>软糖>咀嚼>吞咽片。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重要,连不同形态也要挑挑拣拣,是不是有点吹毛求疵了。

事实上,它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选择依据。吃钙片和吃药一样,讲究依从性,而老年人钙的摄入需要很好的依从性,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最后,据说液体钙更好吸收,又是真的吗?有没有必要买最贵的液体钙呢?

事实上,市面上大多数液体钙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吸收率还不如柠檬酸钙等有机钙。

如果老人家吞咽咀嚼功能下降,买液体钙是可以的,方便老人家服用。但如果是为了厂家宣称的“更好吸收”,就是纯粹交智商税了。

再次给大家捋一下选择钙片的思路

综上,再次给大家捋一下选择钙片的思路

①首先看主要成分

胃肠功能较弱的、胃酸分泌不足的人,优先选择有机钙,包括柠檬酸钙、氨基酸钙等,对一般人来说,碳酸钙可以了。

②其次看钙的含量

小剂量钙吸收利用率更高,推荐200~400mg的剂型。

除了钙的品种和含量,维生素D的添加也不可少,如果没有,记得额外补充维生素D。

③最后,还得结合老人家的依从性去选择不同的形态

液体钙不代表吸收更好,但确实更适合吞咽、咀嚼能力下降的老人家。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所幸,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就是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新的一年,就从为家里老人的骨骼健康加分开始吧……

医生简介

INTRODUCTION

林寒潇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

•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挂职)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队队员

•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州市医学会临床病态营养学分会委员

• 广东省保健协会营养保健分会委员

目前已从事临床营养科工作多年,擅长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营养调理和治疗,以及肿瘤、危重症、消瘦等患者的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同时在骨科、胃肠外科等各种手术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面亦具有丰富经验。

 

撰稿:林寒潇

一审:曹昆恒

二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