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全国助残日
在康复医学科有一群比较特殊的患者,他们神志多为嗜睡、模糊或者昏迷,留置管道较多,而又不能较好地配合各项治疗,为了防止意外拔管或跌倒坠床等情况发生造成不良后果,保护性约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措施。
身体约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措施之一,住院期间使用身体约束的原因主要包括:保护患者、防止非计划性拔管、处理病人躁动、防止患者自伤或伤及他人等。可这些想法都是从医护人员的视角出发的,那么被约束患者的心理活动、身体感受和精神体验是什么样的?你关注过吗?
在5月21日,第33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康复医学科人文护理小组在梁慧副主任医师、陈彩燕护长的组织下开展了一场“约束体验”角色互换主题活动。
角色互换
走近患者
被五花大绑,没有手机,不能表达,不知道时间,只能盯着天花板,不能表达温饱饥寒需求,还有手痛、腰酸、压抑、狂躁、麻木、渴望自由……对于此次活动体验,大家纷纷做了反馈,分享了彼此的真实感受心得。
护理组长鲁娟谈道:“当躺在病床上被约束时能真正地体会到患者的感受,原来约束仅仅是一道医嘱,现在能更深刻体会患者的痛苦,特别是关节突出部位,有明显的疼痛和不适感。”
角色互换反馈表格
你所不知道的约束
患者对约束的心理感受一般分为正性方面和负性方面。
丨正性方面
患者在约束过程中,正性心理感受:
1)手术后主要担心病情,对身体约束没觉得什么。
2)护士约束我时,认为被关注、被帮助、被尊重。
3)自己对约束没有记忆。
4)护士约束我时,她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我很感激她。
丨负性方面
患者约束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负性心理感受,如:屈辱、愤怒、羞耻、烦躁、焦虑和抑郁、害怕、自责……为了防止约束的误用,医护人员需尊重患者,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规范合理地使用约束。在约束期间,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人文关怀,包括个性化的护理、足够的同理心支持;给予更多关于疾病、患者状态的信息等。
通过这次约束体验,让参与其中的医护人员、家属切身体会到了患者的真实感受与需要,从“被约束”中提升了自身的共情能力,认识到规范合理使用约束的重要性。
如张爱玲所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正是因为这份“懂得”,我院医护人员才更能理解和感受到优质舒心的护理是多么必要;正是因为这份“懂得”,才更能体会到严谨细致和有效合理沟通是多么重要;也正是因为“懂得”,才能更好地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做一名真正有“温度”的护理者!
撰稿:梁慧
一审:曹昆恒
二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