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伯患有2型糖尿病十余年致肾功能衰竭,今年3月,由于血肌酐一度升高至900+umol/L,情况危急。为应对这一情况,我院医生首先为林伯伯开通颈内静脉临时管为血路进行血液透析,同时,经过血管超声检查,判断上肢血管情况良好,并在临床医生综合评价后,肾内综合科邓自享主任为林伯伯进行了左上肢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造瘘术。林伯伯情况最终被稳定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临时导管在体内保留的时间增长,感染的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增加。
现林伯伯造瘘术后已一月余,再次入院肾内综合科,为避免经常使用颈内静脉临时管透析的一系列并发症,邓主任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专家李翠玲医生的共同研讨下,考虑使用此内瘘行后续的透析治疗。在李翠玲医生的指导下,功能科陈文雯医生给林伯伯进行造瘘术后的血管超声检查,测量了桡动脉、瘘口、头静脉的内径及血流量等一系列指标,经过评估分析,最终判断此内瘘已成熟,可以开始使用此内瘘进行后续透析。
动静脉内瘘术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最常见是选用桡动脉与头静脉,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术前由手术者与血管超声医生共同进行手术前血管评估,记录手术部位、血管内径及特殊的解剖变异等,并在皮肤上做好手术前标记。
动静脉内瘘术的常见方式
内瘘成熟一般需4周~6周,所谓成熟是指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一般前2周不能使用,过早使用易导致损伤血管壁、血管纤维化,管腔狭窄等并发症,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内瘘使用前进行超声评估十分重要。内瘘成熟的标准(《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包括流出道静脉直径>5mm(足够粗),自然血流量>500ml/min(足够动力),流出道静脉前壁距皮肤<6mm(足够浅),这些指标都可使用血管超声直接测量并计算。
对于内瘘术后的患者,血管超声的评估包括瘘口内径、通畅情况、血流速度,流入道动脉及流出道静脉的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流出道静脉距皮肤距离等,还需评估有无并发症,包括血管狭窄、血栓形成、静脉窃血综合征、肿胀手综合征、假性动脉瘤、静脉瘤样扩张、感染等,若存在则需进一步描述病变位置、范围、严重程度。
A. 彩色多普勒显示桡动脉—瘘口—头静脉;
B. 二维超声显示造瘘后的头静脉距皮肤距离;
C. 频谱多普勒测量瘘口流速;
D. 频谱多普勒测量头静脉流速及估测血流量。
目前,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综合科已开展肾透析动静脉造瘘术,技术成熟。此外,功能科的血管超声评估动静脉内瘘术后,与肾内综合科共同协作,可更方便地为前来进行透析的内瘘术后患者进行检查与评估。
医生介绍
INTRODUCTION
邓自享
副主任医师
肾内综合科兼老年病科五区科主任
擅长肾内科及老年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特别对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如: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呼吸衰竭、肾衰竭、高血压急症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有丰富临床经验。已开展多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时置管、长期置管以及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李翠玲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专家
2014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从事超声诊断工作近10年。擅长心脏、颈部血管、四肢血管、造瘘术后、腹部脏器、浅表器官、妇产科的超声诊断。
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州市卫健委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及中文学术论文数篇。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功能科简介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位于门诊楼2楼,广泛开展心脏、腹部、妇产、小儿、血管、浅表器官(包括甲状腺、乳腺、全身浅表占位及淋巴结)等全身多部位、各脏器的彩超检查,开展胎儿四维彩超检查、经阴道三维彩超检查。拥有全球顶尖超声设备美国GE Voluson™ E10、GE Vivid E95、GE LOGIC E9等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2台常规心电图仪及6台高档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
我院功能科秉承“求精求准,勤勉仁心”的科室文化,“五心换一心”的服务理念!
即日起
大家就可以前往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门诊楼二楼功能科导诊台
预约检查哦
科室联系电话:0750—3920316(请在工作时间内拨打)
撰稿:李翠玲
一审:张国南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