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及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肝血管瘤的临床检出率也越来越高。那么,当体检报告上写着“考虑肝血管瘤”的时候,不要慌,先听听医生怎么说。
“医生,超声报告说我有肝血管瘤。”
医生:“那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检查。”
解答:超声对肝血管瘤的敏感度比较高,操作简易且无创,可作为肝血管瘤的初筛检查。然而,肝血管瘤的确诊还需要做进一步完善肝脏增强CT、 增强磁共振等检查,必要时可考虑影像引导、腔镜下活组织检查或手术切除以确诊。
“医生,肝血管瘤是癌吗?”
医生:““不是。”
解答: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肝内的动静脉血管团组成。其病理类型包括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 4 种类型,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多见。肝血管瘤的人群发病率为0.4%~2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30-50岁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5。
“医生,肝血管瘤是良性的,是不是就可以忽略它?”
医生:“那也不可以。”
解答:目前虽没有确切的证据显示肝血管瘤有恶变倾向,但是有证据显示随着肿瘤的增长,也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需及时干预处理:
一是肝血管瘤对周围组织或器官产生推挤或压迫导致相应症状,而侵蚀或压迫肝内重要管道结构。
二是极少数因自发破裂或外伤情况下破裂而出 现腹腔内出血。
三是少部分合并血小板消耗性减少为主要表现Kasabach-Merritt 综合征。
“那现在有肝血管瘤,该怎么做?”
医生:“根据《2019 版肝脏血管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推荐成人肝血管瘤的治疗路径为:第一步,明确血管瘤的诊断,根据肿瘤数目及直径,进行大致的临床分型。第二步,根据不同的临床分型,权衡利弊,进入观察或治疗路径。”
解答:定期复查:对于首次发现的,经确诊后直径<5cm的无伴症状的肝血管瘤,每隔3—6个月进行1次B超检查或CT;
考虑治疗:有伴发症状或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自发或外伤性破裂和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肝血管瘤;每年增速直径>2cm的肝血管瘤;结合目前各类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不明确的、不能排除恶变等情况。
考虑预防性治疗(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治疗):(1)当准备怀孕的妇女伴有巨大肝血管瘤,妊娠可能导致瘤体快速增长进而影响胎儿发育或引起破裂出血。(2)肝血管瘤巨大突出到肋弓以外且病人较瘦弱,腹部可扪及瘤体。(3)巨大肝血管瘤病人为重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等情况。
“治疗肝血管瘤就是把肝切了吗?”
医生:“肝血管瘤的治疗手段有多种,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解答:治疗方案有:肝血管瘤切除术、肝动脉栓塞术、射频消融术、肝动脉结扎术、肝移植术等,其中肝血管瘤切除是目前最确切有效的首选治疗方式。
最后,当发现肝血管瘤后不用紧张焦虑,先找专科医生完善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然后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及外力撞击,定期复查或治疗。
医生简介
INTRODUCTION
林晓纯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擅长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发热等良性疾病的诊治,同时在早期肿瘤的筛查诊治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撰稿:林晓纯
一审:刘峰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