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里,“磨玻璃结节”这几个字,总会让不少人心里一紧,仿佛自己和癌症之间只隔了一纸诊断。其实,大部分磨玻璃结节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科学认识,就能避免不必要的焦虑。
小于6毫米的磨玻璃结节,要不要定期复查?
Fleischner提及:如果是单个、小于6毫米的磨玻璃结节,不管有没有吸烟等风险因素,都不用定期复查。但有例外:如果结节看起来有点可疑(比如有毛刺、牵拉胸膜),可以在第2年和第4年各查一次。
*Fleischner学会是一个致力于肺部放射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学术组织。它以其对胸部影像学的贡献而闻名,为医学界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指南和标准。
什么样的小磨玻璃结节可能是癌?
持续存在的纯磨玻璃结节(≤5毫米):这种情况大多是“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不用频繁复查。
生长速度很慢:小于5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平均长大一倍需要3年多(>1100天),出现实性成分平均要3.6年,比实性结节长得慢很多。
恶变概率低:虽然小于6毫米的磨玻璃结节很常见,但只有10%会慢慢长大,其中仅1%可能变成肺腺癌(注意:不包括癌前病变)。
为什么不建议频繁复查?
结节太小看不清细节:小于6毫米的结节又小又淡,很难通过CT判断良恶性,过度复查反而可能让人焦虑。Fleischner指南的保守管理逻辑:这类结节大部分很“惰性”(长得极慢),频繁查CT没必要,除非出现可疑特征(比如毛刺、胸膜牵拉)。
举个例子:这种情况要警惕!
比如有个小于6毫米的纯磨玻璃结节:
首次发现时,有轻微胸膜牵拉(左边图)。2年后复查,出现小的实性成分,胸膜牵拉更明显(右边图)。这种情况可能是恶性的,比如微浸润腺癌,需要重视。
很多国内指南会建议3个月、6个月或1年复查一次,因为不少患者即使被告知不用查,心里也不踏实。
刘医生建议,对于单个、小于6毫米的磨玻璃结节,每年查一次CT足够了,完全没必要一发现就手术!
最后总结——小磨玻璃结节别慌,大部分是“慢性子”,听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别自己吓自己。
关注我们
帮您解开“心结”
肺结节多学科诊疗门诊
为了让每一个肺结节患者都能得到规范的治疗,解开心头之结。我院特借助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搭建专科联盟的契机,开设肺结节多学科诊疗门诊(简称肺结节MDT门诊),由影像科、呼吸科、胸外科、病理科、康复科等多科室专家组成,可对肺结节进行综合评估。同时,我院特为肺结节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当天就诊、当天检查、当天给出意见,免去漫长排队、等待结果、问建议等繁琐漫长过程,及时为患者解开心结。
出诊时间:
周二 下午(14:30-17:30)
出诊地点: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一楼
挂号方式:
微信搜索关注【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智慧医院】公众号-门诊服务-预约挂号-肺结节门诊
扫描下方二维码
专家名片
INTRODUCTION
刘太省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驻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帮扶专家
• 主治医生、医学博士
从事胸外科工作10余年,曾赴华西医院交流学习,擅长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肺癌的精细化、个体化管理及综合治疗(胸腔镜微创手术、靶向、免疫、放化疗及消融等),对肺部手术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和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撰稿:刘太省
一审:曹昆恒
二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