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82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营养科门诊】无糖食品真的“无糖”?糖尿病这七大饮食误区,你中了几招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发表时间:2024-11-14

2024年11月14日

是第18个国际糖尿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

当今社会,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1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20~79岁)达到1.409亿。这意味着,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不再是一种老年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二三十岁就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人群正在不断增长。然而,在糖尿病发病率与日俱增的大背景之下,仍然有许多人对糖尿病不甚了解,饮食上也存在很多误区。

比如说,当你问多年的糖尿病老友该如何控制饮食时,TA会很自信地告诉你:不吃甜的就行了!又比如说,一个刚被确诊糖尿病的小年轻自豪告诉医生:我平时从来都不喝饮料的,奶茶也不喝,我只喝纯果汁……

作为一名营养科医师,每每听到这些“豪言壮语”,顿感糖尿病饮食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恰逢一年一度的国际糖尿病日来临,我们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常见的糖尿病饮食误区,看看你有没有踩雷?

误区一:

糖尿病可以放心吃“无糖食品”

得了糖尿病,糖就成了“过街老鼠”,打着“无糖食品”旗号的商家成功吸引了众多糖友。

很多糖友会问:医生,我女儿特意给我买的无糖饼干能吃吗?吃起来一点都不甜,不加糖的。

答案是:虽然无糖食品不含有明显影响血糖的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小分子精制糖,但无糖食品多是由面粉、谷物杂粮以及牛奶、鸡蛋和大量油脂制作而成。甚至,有些所谓的无糖饼干只是不含人工添加的蔗糖,却暗戳戳添加了淀粉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等,升糖速度毫不逊色于日常所吃的白糖。

因此,购买无糖食品时,一定要仔细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零添加糖+低油脂+高膳食纤维。另外,无糖食品也含热量,不能放肆吃。

糖尿病患者不能单凭口味来选择食物,还要看它所含的成分和总能量,对糖尿病饮食的认知不能仅停留在“不能吃甜的”层面。

误区二:

得了糖尿病,要不能或少吃主食

在会诊无数个糖友之后,我们发现,十个糖友中就有八个会如此说:知道得了糖尿病之后,平时我都很注意饮食的,饭吃少了很多……

个别极端的糖友为了控糖,可以做到一点主食都不吃。

殊不知,不吃主食危害大着呢:

从短期上看,由于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因为“酮体”的生成,甚至会发生代谢性酮症酸中毒。

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恶心、便秘、头痛、乏力、嗜睡等不同程度的反应。

从长期看,这种饮食方式必然会导致微量元素缺乏,最严重的是硒缺乏,可致不可逆性心肌病,甚至发生猝死。其他的不良反应还可能包括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诱导痛风发作、骨质疏松等。

饮食控制不是单单控制某类食物,而是在控制每日总热量的基础上,同时保证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需要各占一定比例,而且要求在合理范围之内。

同时,为了降低主食的升糖速度,要避免白粥、精面馒头等高血糖指数的主食,多食用粗粮或杂豆类。假如你热爱面条,可以以荞麦面代替普通面条,又或者你是个南方人,只习惯吃米饭,也可以在白米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粗粮,例如荞麦米、燕麦、黑豆、藜麦等。

误区三:

糖尿病人吃斋好,青菜要多吃,肉最好不要吃

很多糖友发病前习惯大鱼大肉,得了这个病后,便痛定思痛,反其道而行之,改成吃斋了。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认为,糖尿病饮食=“吃斋”,于是把肉列为饮食禁忌。

认真严谨的你马上就能发现问题所在:这不就是“不吃主食”的另一种不均衡饮食版本吗?

虽然我们主张多吃蔬菜,从而延缓血糖升高水平、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等,但并不代表只能吃素菜,不能吃荤菜。得了糖尿病也要跟普通人一样,强调营养均衡,应适当摄入蛋类、肉制品,否则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抵抗力下降等。

所以,不仅要吃肉,而且和主食一样,要选对肉。

相同重量的肉类,鱼类所含的脂肪和热量低于猪肉、牛肉、羊肉等,但蛋白质含量并不明显低于后者,禽类,如鸡、鸭则介于两者之间。牛肉、鸡肉、鱼类都是不错的选择。

简单来说就是,推荐肉类进食顺序:没有腿的>两条腿的>四条腿的。各种肉类应该交替食用,保证营养均衡。

误区四:

吃苦瓜、秋葵、木耳可以降血糖,特别适合糖尿病人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糖友都会问:医生,吃什么能降糖啊?我听某某说吃XX对糖尿病特别好。

他们容易沉迷于各种养生偏方,说A说吃木耳好,于是连续2个月天天一大盘;听B说苦瓜降血糖,于是变着花样吃,清炒苦瓜、凉拌苦瓜、苦瓜汁、苦瓜煲汤……诸如此类。

无论是苦瓜,木耳,还是秋葵,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

没有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能面面俱到,饮食多样化才是正确之道。因此不可盲目地听信一些没有经过考证的“养生之道”。并且没有所谓的“降血糖食物”,只是某些食物的升糖指数低一些,也就是说这种食物在胃肠道吸收比较慢,餐后血糖峰值较低。

误区五:

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有不少糖友抱怨,自从得了糖尿病,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连我最爱的水果都不能吃了。

一旦得了糖尿病,真的一点水果都不能碰了吗?

众所周知,水果中的糖较为简单,主要以单糖、双糖的形式存在,会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当血糖控制不达标时,水果中的简单糖会进一步升高血糖。所以,一些糖尿病患者发现吃了水果血糖高,就认为以后都别吃水果了。

其实,水果与蔬菜一样,富含钾、镁、维生素及多种抗氧化物质,而且含有蔬菜欠缺的有机酸和芳香物质,在促进食欲、帮助营养物质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水果不需烹调,没有营养损失问题。

所以,适当进食水果对糖友是有利的,但前提一定是适时、适量。具体如何做到适时、适量,请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科普。

@糖尿病患者,营养科医师为你整理的“甜”而不“糖”水果清单,赶紧转发收藏→

误区六:

吃了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

虽然教科书告诉我们,糖尿病的治疗有五驾马车—“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及“糖尿病教育”,但是很多糖友却只搭上了“药物治疗”这辆马车。

这类糖友往往存在以下认知误区:

• 用了药,血糖一定可以降下来……

• 多吃点不要紧,增加点降糖药或者加大胰岛素剂量就行……

• 只监测空腹血糖,忽视吃了三餐的餐后血糖……

另外一些糖友则是“道理我都知道,但臣妾实在做不到”,每天都很定时吃药,也很配合回专科门诊开药,但就是不愿意控制饮食。

事实上,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糖尿病,不管糖尿病的轻重如何,也不管患者是否已接受药物治疗,都不能放松对饮食的控制。想控制好血糖,降糖药只占三分之一的作用,而生活方式干预是更重要的,生活方式干预应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

误区七:

为了不吃药,过度控制饮食

有意思的是,有糖友宁愿多吃药,不愿意控制饮食,也有不少糖友为了不吃或不吃药,宁愿每天饿得饥肠辘辘。

“是药三分毒”在他们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非常抗拒吃药,于是越吃越少,日渐消瘦,浑身乏力,整个人都不好了。

难过的是,有可能人瘦了十斤,血糖还没降下来,长此以往,过度节食对身体还可能带来营养不良、肌肉流失、维生素缺乏等各种危害。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应该明白了: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果通过规范的饮食控制后血糖还未达标,该吃的药还是得吃,该打的胰岛素还是得打……

重要的话要说三遍,糖尿病的终身管理关键在于:五辆马车并驾齐驱,缺一不可。

任何走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看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一定有所收获,还可能有其他疑问:

那我每天应该吃多少?如何计算?

糖尿病人能吃些啥零食?

粗粮如何吃?

老年人得了糖尿病又该怎么吃?

糖尿病人该如何增重?

……

与其自己“瞎捉摸”,不如来我院“体重管理科”的营养门诊走一趟。在这里,你将获得一份个体化、详细、易懂的增重饮食方案:

该吃多少热量?热量分配到具体食物要吃多大分量?每一种食物又该吃多少?实在吃不了这么多又该如何补充营养素?小孩、孕妇、老人这些特殊人群又该怎么办?

总之,无论你是肥胖还是消瘦,都别忘了: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开设了“营养专科咨询门诊”,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我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为你把关。

开诊时间:每周三下午(14:30—7:30)

出诊地点:门诊楼四楼营养门诊

扫描二维码开始预约

医生简介

INTRODUCTION

林寒潇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

•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挂职)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队队员

•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 广州市医学会临床病态营养学分会委员

• 广东省保健协会营养保健分会委员

2012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2015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取得内科学硕士。目前已从事临床营养科工作多年,擅长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营养调理和治疗,以及肿瘤、危重症、消瘦等患者的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同时在骨科、胃肠外科等各种手术的围手术期营养管理方面亦具有丰富经验。

 

图源网络

撰稿:林寒潇

一审:刘峰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