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82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肥胖人士,分享成功减重23斤的历程与启示!广州市一内分泌科帅哥助你瘦身成功→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发表时间:2024-10-09

我们的目标是

营养运动一把抓

科学减重不内耗

李先生(化名)55岁,身高168cm,初始体重122kg,初始BMI高达43.2kg/m2,是一名重度肥胖患者,同时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时严重低氧)、2型糖尿病、重度脂肪肝等,历经60天时间,减重11.5kg。肚腩压迫感减轻,体力明显提升,呼吸较前顺畅,睡眠质量改善,血糖及血脂明显下降,整体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减肥历程

初期(2024年7月9日—7月29日)

体重变化:从122kg降至116.8kg,减重5.2kg。

患者在初期减重阶段主要以饮食控制和调整运动习惯为主。通过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停用粥粉面类精细食物),坚持以玉米、燕麦、鸡胸肉、蒸鱼、青菜为主的饮食结构,并配合二甲双胍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中期(2024年7月29日—8月19日)

体重变化:从116.8kg降至113kg,减重3.8kg。

减重中期,患者继续保持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模式,并增加了抗阻运动(哑铃和拉伸运动)。两餐之间适量补充水果,如橙子或香蕉,以防低钾情况发生。

后期(2024年8月19日—9月9日)

体重变化:从113kg降至110.5kg,减重2.5kg。

减肥后期,患者进一步调整饮食结构、坚持抗阻运动,并增加短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拳击、游泳等,但因双膝关节疼痛,不能坚持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跳绳、跑步、骑单车等。

减肥成功的4点原因总结

饮食控制

采取了低碳水、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结构,避免了精细碳水化合物(如粥粉面)的摄入,这帮助患者大大减少了胰岛素的波动,提高了脂肪燃烧的效率。

运动习惯的改变

坚持了碎片化运动的原则,每天站立并进行哑铃、拉力等抗阻运动,提升了基础代谢和体力。通过运动,患者的体重逐渐下降,体能逐渐提升。

药物辅助

在减肥初期,患者使用了二甲双胍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减少脂肪的合成,促进了体重下降。虽然后期患者自行停用了该药物,但得益于饮食控制、运动习惯的养成,仍然能维持减重的效果。

睡眠和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在减肥过程中使用了呼吸机,显著改善了睡眠期低氧,这对于减重和改善代谢非常重要。随着体重下降,夜间睡眠通气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提升,赖床和疲劳感减少,整体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减重靠科学,偏方不可信

李先生中期在朋友的推荐下,尝试了“减肥偏方”(生吃“绿豆+鸡蛋”),虽然短期内未见明显副作用,但体重下降效果减弱,甚至出现了身体不适。这提醒我们,在减肥过程中应谨慎选择未经科学验证的偏方。此外在减重后期,不能在无氧运动的基础上增加有氧运动,且由于担心“药物成瘾性、药物副作用”自行停用了二甲双胍,导致代谢控制不理想,体重下降放缓。医生再次提醒,以下5点小贴士有助于突破减重瓶颈:

拒绝偏方,遵循科学方法:在减肥过程中,避免盲目跟随网络流行的“减肥偏方”,一定要基于科学依据进行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

坚持药物治疗:重度肥胖患者往往存在代谢问题,如胰岛素抵抗,药物治疗是必要的辅助措施,不能自行停药,需严格遵从医嘱。

饮食分配要合理:遵循“先喝汤、吃菜、再吃蛋白质,最后碳水”的进食顺序,有助于减少碳水的过量摄入,并避免血糖波动。

平衡有氧与无氧运动:抗阻运动能帮助增强肌肉,提高基础代谢,但减肥效果更理想的方式是,先无氧(短跑、举重等)再有氧(如快走、慢跑、游泳、跳舞等),混搭运动燃脂效果最显著。

持续的体重监控与调节:每天定时称重,并记录饮食和运动变化,及时发现减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作出调整,能够帮助保持减肥动力和效果。

专家总结

李先生在两个月内成功减重11.5kg,显著改善了体力和精神状态,生化指标得到显著控制。这一案例提醒我们,减肥不仅是为了外在的体重变化,更是改善整体健康的过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专家张浩航医生坐诊【肥胖门诊】,每周一下午(14:30-17:30)助您科学“瘦身成功”。

出诊信息

出诊地点: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门诊楼

出诊时间:每周一下午(14:30-17:30)

在线挂号: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医生介绍

INTRODUCTION

张浩航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扶专家

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疼痛科副主任(挂职)

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从事内分泌科及普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发表专业论文数篇,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对糖尿病及急慢性并发症、甲亢及甲减、骨质疏松、高血压、肥胖症、痛风等疾病有较深的造诣。

 

撰稿:张浩航

一审:刘峰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