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82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博士聊肺癌】更高的特异性和更低的副作用,靶向治疗突破肺癌治疗困境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发表时间:2024-06-09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肺癌治疗方法逐渐崭露头角。本文将详细介绍肺癌靶向治疗的原理、应用及前景,以期为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肺癌靶向治疗的原理

肺癌靶向治疗是针对肺癌细胞特有的生物标志物或信号传导通路,采用特定的药物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转移,从而实现对肺癌的有效治疗。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治疗药物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低的副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肿瘤的方法。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EGFR抑制剂:EGFR是肺癌细胞中一个重要的信号传导受体,参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EGFR抑制剂通过阻断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这类药物包括奥希替尼、阿美替尼、伏美替尼、贝福替尼、阿法替尼、达可替尼、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它们在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疗效显著,已成为一线治疗标准。

ALK抑制剂:主要针对ALK基因融合阳性的肺癌患者。这类药物通过与ALK结合,抑制其下游信号传导,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目前市场上已有阿来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恩沙替尼、伊鲁阿克、 赛瑞替尼、克唑替尼。

ROS1抑制剂:是针对ROS1基因融合阳性的肺癌患者的治疗药物。ROS1基因融合可驱动肺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而ROS1抑制剂能够抑制这种生长信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类药物有克唑替尼、恩曲替尼等。

血管生成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剥夺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进而抑制其生长和扩散。贝伐珠单抗和血管内皮抑素是这类药物中的代表,它在肺癌治疗中常与化疗或其他靶向药物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上述几类药物外,针对肺癌细胞中其他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也在不断研发中。这些药物针对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或代谢过程,实现抗肿瘤作用。例如,针对MET基因突变的谷美替尼、佰瑞替尼、特泊替尼等,针对BRAF V600突变的达拉非尼+ 曲美替尼,针对NTRK融合突变的恩曲替尼、拉罗替尼,针对RET融合突变的塞普替尼、普拉替尼。

肺癌靶向治疗的应用

目前,肺癌靶向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癌,可以选择不同的靶向治疗药物。例如,对于非小细胞肺癌,EGFR、ALK、ROS1等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剂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基因突变情况、疾病分期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使用靶向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肺癌靶向治疗的前景

尽管肺癌靶向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有许多挑战需要克服。例如,如何进一步提高靶向药物的特异性和疗效,如何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以及如何降低治疗成本等。

肺癌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肺癌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新型靶向药物的不断涌现,肺癌靶向治疗的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肺癌靶向治疗将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肺癌靶向治疗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治疗方法。我们应该加强对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和推广,为肺癌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更长的生存期。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接受靶向治疗。

肺结节肺癌门诊

肺结节肺癌门诊由影像科、呼吸科、胸外科、病理科、康复科等多科室专家组成,对于疑难病例,将由众专家开展多学科会诊,给出综合意见,患者不用每个科室去都去看、去等、去问,效率更高,意见更权威。更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胸外科团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我院可提供肺结节、肺癌的一站式治疗,包括检查、诊断、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等。

出诊时间:

周二 下午(14:30-17:30)

出诊地点: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一楼

挂号方式:

微信搜索关注【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智慧医院】公众号-门诊服务-预约挂号-肺结节门诊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开始挂号)

专家名片

INTRODUCTION

刘太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

驻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帮扶专家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从事胸外科工作10余年,擅长肺结节的诊断及治疗,对肺结节的观察随访、手术介入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及研究。精于肺癌的精细化、个体化管理及综合治疗(胸腔镜微创手术、靶向免疫、放化疗及消融等),对肺部手术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和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食管癌的微创治疗、术中淋巴结清扫、辅助治疗、免疫治疗及姑息治疗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及临床实践。主持省级及市级课题各一项,参与省级课题数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际国内知名期刊发表SCI及中文核心论文20余篇。

 

撰稿:刘太省

一审:曹昆恒

二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