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宇宙星球上
有这样一群小朋友
他们孤独的
在自己的轨道上行走
和这个世界
好像隔着百万光年的距离
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
他们在外表上
和普通孩子没有差别
但在社会交往上存在障碍
孤独症(ASD)儿童的诊断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并非一时一刻可以完全诊断。
孤独症儿童的诊断标准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诊断,对于家长和特教老师而言,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现阶段的标准参考,孤独症诊断必须符合以下 A B C D E 标准
A 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的社会交流和社会交往缺损,不能用整体发育迟缓解释,符合以下3条:
社交情感互动的缺损,例如,从异常的社交接触和不能正常地来回对话,到分享兴趣、情绪或情感的减少,到不能发起社会交往。
在社交互动中使用非语言交流行为的缺损,例如,语言和非语言整合困难,到目光接触和肢体语言异常,理解和使用手势方面的缺陷,到完全缺乏面部表情或手势。
建立或维持与其发育水平相符的人家关系缺损,表现为难以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社交场景,到分享想象游戏和结交朋友存在困难,到对他人没兴趣。
B 局限重复的行为兴趣活动(至少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刻板重复的语言、肢体动作或使用物品
过分地坚持常规,仪式化语言或非言语行为的仪式化,过分的抗拒改变。
高度局限着迷的兴趣,其强度或兴趣点不同寻常
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的感知觉反应,对环境中感觉部分有不同寻常的兴趣
C 症状必须出现在儿童早期(但只有当儿童的社交需求超过其自身能力时,症状才能完全表现出来)
D 上述症状限制和损害了日常生活
E 这些症状不能用用智力障碍或全面发育迟缓来更好地解释。
*有需要的市民,可关注“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智慧医院”微信公众号平台预约挂号(儿童保健科→儿童认知心理行为门诊),现场签到就诊。
郭莉丽
主治医师
毕业于广州医学院,本科学士,从事儿科临床及儿童保健工作10余年,熟悉小儿各年龄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儿科常见疾病,临床经验丰富。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进修学习。
擅长领域:
儿童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多动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学习困难、抽动症、问题行为等疾病的诊断和矫治。对儿童保健、养育技能指导等有丰富的经验。
撰稿:郭莉丽
一审:张升红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