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气温更热的
是——基孔肯雅热!
一旦感染了基孔肯雅热
最典型的症状就是
传说中的——“弯脊之痛”!
疼得不止是腰
而是全身关节!
尤其是手脚小关节
钻心刺痛、如骨断裂般肿胀!
除此之外,还可能伴随:
39℃-40℃高烧、
皮疹、头痛、发冷等
与登革热一样
它的传播媒介,正是——伊蚊(又称“花蚊子”)!
所以:没有蚊子
就没有基孔肯雅热的传播!从源头了解伊蚊
才能有效铲除“蚊患”
揪出“元凶”伊蚊!
它的三大习性必须了解
🔹飞不远
伊蚊一般活动范围在孳生地50-100米内,它的“吸血高峰”在清晨6-8点、傍晚17-19点。
🔹最喜欢积水
不管是大水坑,还是几滴水,只要有积水,就有可能孳生伊蚊!
🔹虫卵耐干涸
蚊卵在干燥环境下可休眠数月,只要一遇水,就可快速孵化成虫。
这些最容易被忽略
但暗藏蚊患的地方
家中水生植物,别以为“天天换水”就安全,蚊卵可能早已附着在植物根部和容器内壁上继续孵化,换水时必须用刷子、抹布或高压水枪彻底刷洗瓶壁、根部和凹槽。
屋顶凹凸不平,容易积水;屋前屋后废弃的轮胎、水泥墩、塑料盒、玻璃瓶、泡沫板、废金属、废弃管道、太阳伞插孔等都会成为蚊虫孳生地。
没有蚊子,就没有传播!
防的是蚊,控的是源!
1、清积水——铲除蚊虫老巢,从家门口开始!
蚊子飞不远,我们只要把
屋前屋后、屋顶的积水清干净,就能有效保护自己。
2、清垃圾——别让小角落养出大麻烦!
像奶茶杯盖、饮料瓶盖、塑料饭盒、废旧玩具、泡沫箱、包装袋等
雨后容易积水的垃圾也需要全部清理。
3️、防叮咬——挡住传播的最后一道防线!
·点蚊香(建议在清晨6-8点、傍晚17-19点伊蚊活跃的时间段点燃)
·装纱窗
·挂蚊帐
·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
·使用驱蚊产品,如驱蚊液、驱蚊喷雾或防蚊贴等
4️、规范就医——发现症状及时诊断、避免传播!
如出现关节疼痛、39℃-40℃高烧、皮疹、发冷、头痛等症状,应尽快前往公立医疗机构就诊。
没有蚊子,就没有传播
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
科学防蚊,从源头“灭”起!
来源:蓬江发布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