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82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肠道长“豹纹”?医生:并不“时尚”!

来源: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发表时间:2025-02-04

结肠黑变病是指结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代谢性而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病变。多数无明显症状,病人往往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发现,其镜下表现类似“豹纹”,但它并不“时尚”。

正常结肠黏膜在肠镜下是光滑呈粉色,并且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纹理。患有结肠黑变病时,黏膜呈黑褐色样网格样、豹纹样改变,严重时累及全结肠,黏膜下血管纹理不清晰甚至完全不可见。结肠黑变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0.06%—5.9%,女性高发于男性,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高。

病因与治疗

目前,结肠黑变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认为可能与便秘、药物、食物、年龄、疾病等因素有关。

便秘:粪便在结肠停留时间过长,色素颗粒被肠道吸收,使得肠黏膜变黑。

药物:长期大剂量滥用蒽醌类泻药。蒽醌类泻药主要有大黄、芦荟、番泻叶等成分,如牛黄解毒片、麻仁润肠丸、果导片、芦荟胶囊等药物。这些药物可促进肠道上皮细胞死亡,死亡的细胞被吞噬细胞吞噬后,转化为脂褐素等色素,沉积在肠黏膜内并使其呈现黑色。

食物:长期慢性过量摄入铁、镁、硅酸盐、钙、钯、锌矿石、铅、镉、镍和锰等微量金属元素或矿物质,可导致结肠黑变病。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也在提升。

疾病:患有直肠前突、肠套叠、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患者,发病概率高。

结肠黑变病是一种良性的非炎症性肠病,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在改善生活方式、停止使用含有蒽醌类成分的泻药后甚至可以自我恢复,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并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便秘、排便困难、腹胀等症状,就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聚乙二醇、莫沙必利、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主要用于改善便秘症状。此外,平时自己也要适当补充水分、多吃蔬菜水果、适量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少部分由癌症引起的黑变病,则要根据临床结果酌情使用手术、化疗等治疗方法。

国内外研究提出“正常大肠黏膜—结肠黑病变—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变化过程,认为其病变机制是蒽醌类泻剂导致肠上皮细胞过度凋亡引起结肠黑变病,但严重的结肠黑变病能够逃避免疫监视而癌变。因此强调重视结肠镜检查和定期复查:如果没有肠癌家族史,没有结肠息肉,可1-2年复查;如果有结肠息肉,病理是管状腺瘤的需1年复查,病理是绒毛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需3-6个月复查,病理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需切除结肠息肉,3个月复查。

温馨提醒:虽然结肠黑变病比较少见,但了解其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肠道健康。如有疑虑或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治疗。

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

消化内科简介

消化内科由消化内科门诊、消化内镜中心和病房三部分组成,现有9名医生,1人正高,2名副高,2名主治,15名护士。科室配备临床诊疗基地,各种先进的诊疗设施,包括日本富士2500电子胃肠镜和奥林巴斯290电子胃肠镜,奥林巴斯先进的超声内镜MiroCam胶囊内镜等。消化内科目前诊疗范围已涵盖了本专科所有病种,业务涉及消化内科常见病和危急症的诊断和治疗。采用高清数字化电子内镜系统提高早期胃肠道肿瘤病变的观察效果,胶囊内镜检查小肠疾病。开展常规及无痛胃肠镜检查及多种镜下治疗手段(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出血镜下止血、EMR、镜下内痔结扎术等)。

全新内镜中心环境:

内镜中心:门诊楼2楼

电话:0750-3921692

住院病区:综合楼4楼

电话:0750-3920357

 

撰稿:余俊毅

一审:林任萍

二审:曹昆恒

三审:闫志兵

编辑: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