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诗这样说:
因为有了阳光,世界变得温暖;
因为有了鲜花,生活变得浪漫;
因为有了女性,生命变得精彩。
完成40多万人次的核酸检测、接种90多万剂次新冠疫苗……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参与战“疫”的女性力量约占比七成,她们与该院全体医务人员一起,全力“疫”赴筑牢疫情防线。
涌动“抗疫能量”,彰显“她之担当”。在岗位上,她们是默默付出的服务者,把爱心和热情奉献给患者; 疫情当前,她们是手持利剑的白衣战士,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前沿。
戴萍:
坚守一线的“最美党员护士”
职务:院感科副主任
工作时间:30年
党龄:14年
“您好,请出示下粤康码……”在该院采样点,戴萍身穿防护服,把好流调防疫关。担任发热门诊及急诊科负责人期间,戴萍落实测温、流调等流程,按分类进行普通人群采样及特殊人群采样。她和团队一起,做到不漏一人,守住第一道防线。
期间,为做好愿检尽检、应检尽检,戴萍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类制表,及时动态进行汇总与上报。上报的重点人群包含十余类,需与各部门协调配合衔接紧密,往往要求时效性高。团队经常连续作战、不分日夜、加班加点,大家发挥团结精神、任劳任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她说:“每天处理10—100多条工作对接,手机电量消耗非常快,得充三四次电。”
白天坚守核酸采样点、随时上门核酸采样、半夜转运密切接触者、凌晨往返隔离酒店……戴萍带领团队负压转运病例,转运密切接触者及发热人员。去年,他们出外上门采样及为来院人员采样18万多人次,均做到零感染、零事故。
2020年,戴萍被授予蓬江区第二季度“蓬江好人”称号、“江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被评为“蓬江区优秀护士长”“蓬江区最美党员护士”。
今年,戴萍转战院感工作,继续在该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认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指引、流程,以文本描述为执行标准,使全院医护在执行工作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耳濡目染之下,儿子投身医学,立志救死扶伤,实现人生价值。谈到担当责任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她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坚定的职业信念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抗疫战场上冲锋在前。”
作为该院党委委员,分管妇委会工作,戴萍对“抗疫能量”的“她之担当”深有感悟。“我院参与抗疫的女性力量占比约七成。大家积极踊跃,主动报名,拧成一股绳,共同出力;在采样点站岗、支援核酸采样,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细节,在抗疫路上尽责尽力。”戴萍说。
陆丽嫦:
义无反顾的健康“守门员”
职务:急诊科护士长
工作时间:24年
1997年,刚走出校门的陆丽嫦,穿上白大褂,头戴白色燕尾帽,开始了她的护理工作生涯。打针、发药、铺床、输液……在周而复始的护理工作中,陆丽嫦感受着呵护生命的快乐,把青春年华献给钟情的护理工作。
作为该院急诊科护士长,要适应急诊工作高度应急性,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更需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团队。在陆丽嫦的带领下,团队始终用一颗爱心温暖、护理每一位患者,时刻观察患者动态,耐心排解他们的恐惧情绪,与医生相互配合,使病人转危为安。为维持日常急救工作,陆丽嫦24小时待机,承担调配医护人员、司机、负压车对隔离酒店、发热门诊、采样复核等核酸标本运送,以及密接、次密接人员的运送等。
2021年8月,作为该院核酸采样点负责人,陆丽嫦带领团队为到院的黄码人群、普通人群进行核酸采样,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流调、扫码、取管、采样……在预检分诊、核酸采样区域,医护人员高效、有序地推进采样流程。他们4小时一班轮流制,24小时“不打烊”,确保愿检尽检、应检尽检。高峰期时,一天完成3000多人次的采样。
“我没有手机”“这个怎么填?”在核酸采样现场,遇到没有或不懂用手机的老人、小孩,陆丽嫦总是耐心服务,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操作,或用自己手机为他们代录信息。碰到年长或行动不便的人群,她就主动和现场人员沟通,优先为他们采样。
谈到印象深刻的事,陆丽嫦说起全院上下齐心战“疫”的经历。去年8月,台风刮落采样点的遮阳棚,为了不耽误前来采样的市民,在修理工人到达之前,该院党委书记李鹏飞就带领大家,克服困难把遮阳棚重新弄好。今年春节前后,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需大量医护人员支援核酸采样。“我报名”“我可以”“让我上”,该院招募志愿者的公告一发布,众多医护人员就主动请缨,争当健康“守门员”。陆丽嫦感动地说:“看到全院上下每一个人,都在全心全意抗击疫情,更加增强了我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念!”
疫情以来,陆丽嫦每天几乎都是晚上8时才下班。看到妈妈经常早出晚归,有时连家也回不了,18岁的女儿陈映彤很是心疼。去年8月7日傍晚,得知妈妈那里缺人手,陈映彤主动报名做义工。当她脱下手套、隔离衣时,双手的皮已经发皱了,她感慨道:“医护人员真的很伟大,妈妈是我的榜样。”
对此,陆丽嫦说:“很感谢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他们守好大本营后方,我才能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
胡育:
与病毒赛跑的“侦察兵”
职务:PCR实验室检验医师
工作时间:14年
为全力以赴支持核酸检测,2020年10月,该院迅速建立PCR实验室,共有12位成员,从检验科转战PCR实验室,组成病毒“侦察队”。在PCR实验室主任张冠新的带领下,凭借专业的技术和敬业的精神,全力与病毒赛跑。
标本的接收、扫码、拧盖、吸样、加样……在实验室舱内,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带着护目镜、隔着安全柜,不断重复固定动作,手部肌肉始终保持紧张状态,一个都不能错,一个也不能漏,还要避免交叉污染。一天下来,当脱下防护服,衣服已湿透,体力也已透支。“连轴转”是团队的工作常态,常常灯火通明地运作,高峰期一天完成2万多人次的检测。其中,急诊检测2小时内出结果,普通检测6小时内出结果。
加入PCR实验室以来,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胡育常常主动加班,帮助同事分担工作,例如标本的前期处理、核酸提取、扩增等,压缩了检验时间,减少了患者等待。因此,她时常与星月做伴,凌晨两三点拖着疲惫回家。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看还有没有待紧急处理的工作,全部忙完了,才安心休息。
“我正在出差路上,就快到广州了,急需核酸检测结果。”接到来电,胡育安慰道:“不要着急,我们马上帮您查询。”她立马为患者查询核酸检测数据,发送电子版检测结果,解决了对方的“燃眉之急”。每天都有类似的紧急情况,有的需赶飞机、有的要出入境,她总是急患者之所急,竭尽全力解决问题。
春节以来,胡育几乎每天坚守在岗,和全市针对病毒的“侦察兵”一起,为佳节团圆、复工复产筑起一道坚强的屏障。“辛苦了”“谢谢”“幸亏有你”……每当听到一句句真诚的感谢,她便感觉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疲惫也烟消云散。
面对工作的忙碌,家人纷纷表示理解。丈夫默默支持,父母无怨无悔帮忙照顾2岁大的孩子,他们把家打理好,解决胡育的后顾之忧。每当回到家时,孩子往往已入睡,胡育只能轻轻抱抱他,内心充满对孩子的愧疚。“但一想到一份份核酸检测的背后,守护的是一个个家庭,就会坚持下去。”胡育说。
去年,该院PCR实验室共完成40多万人次的核酸检测,且承担着我市所有隔离酒店的核酸检测。在该实验室,女“侦察兵”占比近八成,她们充分发挥“顽强奉献、团结实干”的院训精神,撑起了该院核酸检测的“半边天”。
来源 | 江门日报
审核 | 闫志兵
编辑 | 小周